冬至,比吃饺子更流行的是喝冬至补心养阳汤

 

所有的终点,一定是下一个循环的起点。21日是冬至,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此时否极泰来,一阳复始。冬至将冬天分为两半,前一半,我们以补精气为主,后一半,我们以补血气为主。过了冬至,补肾之外,还需要补心。可以连喝七天补心汤。心主阳,一阳复生,就是要从“心”开始。

传统习俗,冬至是全家团聚的大节日,一定要回家吃饭,而且要吃饺子,传说吃了不冻耳朵。每年农历冬至这天,在北方,不论富贵贫穷,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后来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冬至那天,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下了“娇耳”,喝了“”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随即有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作“饺子”。

民间还讲究吃完饺子后要喝点饺子汤,因为“原汤化原食”,面汤中含有消化酶,在煮的过程中不会被破坏掉,喝原汤可以帮助减少积食。面粉中水溶性的很丰富,但在煮食的过程中,B族维生素会流失到汤里,所以喝原汤还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但是,冬至节气,比吃饺子更流行的是喝冬至补心养阳汤!因为二十四节气已经成功申遗,按照节气来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如果创立一个养生日历,那么它的 天应该从冬至开始,冬至日虽然是在每年的12月21日到23日,却是一年养生的元点,此时进补,以补阳补气为主,有平时的三倍之功。而且,冬至后,是人体心阳最虚的时候,要护好心阳,保持健康,此时可以喝一道冬至补心养阳汤。

▲冬至补心养阳汤

注:素食的朋友,可以去掉此方中的羊肉,买一个榴莲,用榴莲壳内的白色部分和榴莲核来煲冬至养心汤。

原料:羊肉1至2斤、黄芪克、当归20克、甘蔗2~4节、带皮生姜两块、大枣8个(这是一家人喝的量)。

调料(后放):黄酒1两、香菜1两、胡椒粉、盐、辣椒粉(怕辣可不用)少许。

做法:

1.黄芪、当归用清水浸泡半小时。

2.甘蔗去皮后,纵向剖开,生姜拍扁。

3.锅内烧开水,将羊肉下锅煮出血沫,将水倒掉,羊肉冲洗干净。

4.锅内重新加水,将全部原料一起下锅,大火煮开后,放黄酒,转中火炖1小时。

5.放入胡椒粉,关火起锅。

6.在汤碗里放香菜末和少许盐,将羊肉汤盛入汤碗。

7.将锅里的羊肉捞出,切成块,配用盐和辣椒粉混合做成的蘸料碟食用。

1.盐不可下锅。没喝完的羊肉汤里不要放盐,下顿热过之后,喝时再放盐调味。

2.湿气重的人可以放十几粒花椒一起炖。

3.切记:患感冒时,汤里不能放黄芪。

4.没有甘蔗可以放牛蒡,也能平衡羊肉的燥热。但甘蔗在这道汤中起到多种作用,特别是对于心脾的保健,实在是妙不可言,而且无可替代。

5.有没有前两天晚上睡眠不如平时好的朋友?特别是这几天的夜半时分,如果感觉比平常难以入睡,很可能是心阳不足,是心脏功能变弱的信号,需要好好调理了。补心汤很适合你来喝。

6.补心汤对一般人都适用,小孩、年轻人只要不是特别燥热体质都可以喝(感冒发烧暂停)。

7.黄芪和当归的剂量可以根据自己家的人数和体质适当调整,只要保持五比一的比例就好。以前讲过,这是补血的黄金比例。

8.生姜在这道汤里不仅能祛除腥味,它和大枣一起搭档,还有调和脾胃的作用,是这道汤不可或缺的配角。

9.冬至补心养阳汤是大补的,怕自己虚不受补的人可以提前一两天先用两根葱白、三片带皮生姜、半个到一个萝卜的皮煮汤喝下,散散表邪,为进补补心养阳汤做好准备。

冬至将冬三月分为两半,前一半,我们以补精气为主,以肾为重点;后一半,我们以补血气为主,补肾之外,增加补心。心主阳,一阳复生,就要从“心”开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iningjk.com/afhzp/201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