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高发一种特殊“气短”,患者憋闷难受却查不出原因,甚至越治疗越严重!如何准确辨别这种气短与真气短的差别?又该如何调理气短问题?
1安阿姨,65岁,平时走5分钟就胸闷气短,需要休息才能缓解,不动时不气短;
2叔叔,69岁,胸闷气短的症状已经有10多年,还有心悸的情况,需要吃药才能缓解;
3孟阿姨,胸闷气短的症状也有10多年了,经常“长叹息”,静坐时难受,躺下也难受,心脏的各项检查都做了,但没发现问题。
安阿姨和叔叔是真气短,孟阿姨是“假”气短。
真气短
不活动时正常,活动起来气短
“假”气短
不活动时气短,活动起来就舒服
当我们出现气短时,首先想到是心脏出了问题,如果按照心脏病去治,可能会越治越严重,症状得不到缓解,容易诱发不良的情绪,不良的情绪反过来加重病情,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越气短就越纠结,越纠结就越气短,甚至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罕见的大病。
所以找准真“假”气短的病因,针对性治疗才有效!
“假”气短的病因是气郁,真气短的病因是气虚,专家带来的三个“应春方”,能帮助大家调理不同原因导致的气短。
1
“假”气短→气郁→通阳
气郁导致的“假”气短,越补越严重,需要疏通阳气。
通阳理气饮
柴胡10克、茯苓10克、生白术10克、枳壳10克。
煎煮15分钟后即可盛出代茶饮用,头遍水喝完后再用沸水冲泡续杯,可以喝一天。
柴胡升阳疏肝解郁,性味辛散,正好顺应春天向外生发之气,是整个方子的“灵*”;茯苓健脾利湿,把邪气通过小便排出;白术升降气机;枳壳理气行气,使气正常地循环起来。
这个方子药性温和,适合气郁较轻的人,严重气郁的人,医院调理。
2
真气短,分为心气虚和肺气虚
真气短又分为心气虚和肺气虚两种病因,它们两者的区别在于能否坚持活动:
心气虚——上坡不适,不能坚持
肺气虚——上坡不适,但能坚持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气虚了,心血就会运行不畅,患者出现供血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活动量稍大就容易气短,只有立即停下来休息,才能恢复血液运行,症状才缓解。而肺主气,掌管呼吸,活动时由于肺气不足也会出现气短,但可以通过适当加快呼吸频率来坚持活动。
针对心气虚和肺气虚这两种不同情况导致的真气短,专家带来了相应的“应春方”。
1真气短→心气虚—→温心阳
温阳补心汤
桂枝10克、*芪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煎煮15分钟后即可盛出代茶饮用,头遍水喝完后再用沸水冲泡续杯,可以喝一天。桂枝+甘草助阳化气;芍药+甘草酸甘养阴;*芪+甘草增加补气的力量。
2真气短→肺气虚→固肺气
补气固肺茶
太子参10克、生*芪10克、防风10克、白术6克。
煎煮15分钟后即可盛出代茶饮用,头遍水喝完后再用沸水冲泡续杯,可以喝一天。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而太子参益气养阴,既补肺气又不至于很燥;*芪补肺气、补脾气,脾气足了肺气也就跟着足了;白术升降气机;防风和*芪、白术组成玉屏风散,帮助巩固肺气,有效预防春季感冒和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