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入脾,甘味食物养脾胃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20.html

中医认为“甘入脾”,说的是甘味的食物入脾经,对脾有养护作用,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可以适当多吃些甘味的食物,补益脾胃。甘味食物,并不单纯指食物的口感甜,更主要的还是它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体现在食物的性味上,就表现为甘味。

甘味的食物有很多,下面介绍其中几种。

山药。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常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咳喘、肾虚遗精、带下、尿频等症。烹制成熟的山药补脾健胃、止泻的作用更强,而生山药更宜于补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而《本草纲目》说它可以“益胃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由此可见山药不仅具有健脾胃的作用,还具有防衰抗老的作用,尤其适合女性朋友食用。

山药中的黏液蛋白,可以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减少皮下脂肪积累,避免出现肥胖等。

对于养护脾胃来说,将山药切成小粒与米-一同煮成粥可谓最佳食用方法,同时还是益寿、健美的佳

山药粥

食材:山药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将山药洗净去皮,粳米淘洗干净;锅中加水适量烧沸,加入粳米煮开后,加入山药,直至粥成即可。可以长期食用。

营养功效:本粥健脾养胃,固肾益精,脾胃虚弱者尤宜。

小米。中医认为,小米也属于甘味食物,且小米色黄,从“黄入脾”的角度讲,小米非常适合养脾胃。因此,养脾胃虽然有很多种方法,首先推荐的还是“小米粥”小米养人是历来被大家所公认的。我国北方产妇坐月子就离不开小米,同时与红糖搭配,不仅可以补益生产时耗损的大量气血,还可以加强脾胃的功能。

中医典籍中一直有小米作补脾胃的记载,比如《食鉴本草》中就说“粟米粥,治脾胃虚弱,呕吐不能食,渐加羸瘦,用粟米白面等分,煮粥汤而食,养胃气”,可见小米对健脾益胃、养胃气,以及对脾胃虚弱弓

起的呕吐、食欲不振、身体羸瘦等都有很好的调治作用。因此有些养生家称小米为“天下第一宝贵天然的补益食物”一点儿都不为过。

小米粥甚至还有“代参汤”的美称,尤其是熬煮小米粥时表面上浮起的那层小米粥油,营养价值更高。在贫困的年代,人们没有食物吃,产妇没有奶水喂养新出生的宝宝,都是用这种粥油以及小米米汤、小米粥等将孩子养大成人。

小米粥

食材:小米克。

制作方法:小米淘洗干净,砂锅放适量水,烧沸,放入淘洗好的小米,然后煮滚转小火至小米烂熟、粥黏稠即成。当早晚餐食用,可常食。吃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冰糖、红糖、蜂蜜、糖桂花等。

营养功效:健脾养胃,治一切脾胃虚弱症,如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还能利尿、防治肾炎水肿等。

另外,不管是煮小米粥,还是山药粥,都可以在其中再搭配其他食材,如红枣、莲子、南瓜等,甚至还可以加入黄芪等补脾气之品。

除山药、小米外,还有很多甘味食物,比如红枣、糯米、黑米、燕麦、桂圆、葡萄、甘蔗等,大家在平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多选择一些食用。

啰霸哥温馨箴言:

消化能力弱可取大都穴。大都穴是脾经上的荥穴,有泄热止痛、健脾和中的作用,对于胃炎、胃痉挛、腹胀腹痛、急慢性肠炎都有很好的缓解功效。大都穴在足内侧的边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取穴时,正坐垂足或取仰卧位,在足大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取穴。操作手法:可以对此穴进行按摩,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以能耐受的时间和力度为度。也可采用悬灸的方法,将艾条点燃后,悬在大都穴上方2~3厘米处,每次灸5分钟,每周灸3次即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iningjk.com/afhgx/374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