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用土办法挖掘大数据,筛选出治疗

近日,笔者跟随山东中医药大学刘持年教授在门诊抄方时,刘教授说当年没有电脑,更缺乏现代先进的统计手段、数据挖掘方法等。他在学习时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整理出来很多行之有效的药物组合,比如四味常用的治疗痛经的药物组合:当归、川芎、延胡索、乌药。

痛经的病机不外乎“虚”、“瘀”、“郁”、“寒”,该药物组合有明确的用药意义。

其中当归性味辛甘温,归心肝脾三经,功善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川芎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被称为“血中之气药”。

延胡索性味辛苦温,亦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

乌药性味辛温,长于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临床上该药物组合对于缓解痛经之痛疗效尤佳。在这四味药物组合的基础上根据痛经患者的具体病证增减药味,调整用量。如果患者经前或行经时小腹胀痛拒按,乳房胀痛,舌有瘀点,可加赤芍、柴胡、枳壳等;如若患者有小腹冷痛、畏寒、舌苔白腻等寒湿凝滞的征象,可加肉桂、炮姜等;若患者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舌淡脉虚细,可加人参、刺五加、黄芪、党参等;如果患者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小腹疼痛,腰膝酸软,舌淡白,脉沉细,此为肝肾亏虚之证,可加熟地、炒山药等。

本文经刘持年教授审阅。

(作者袁琛皓,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iningjk.com/afhgx/373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