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全国唯一:
族名、国名、城名三位一体的县城
在夹缝中存在了多年
宕昌县是全国唯一集宕昌羌、宕昌城、宕昌国,民族名、城名、国名三位一体,名称一直保留至今的历史文化名城。根据考古发现,专家考证,宕昌羌民族在宕昌这片土地上已经繁衍生息了上万年,在商代就有了族名,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年),秦国在宕昌设置羌道,将其纳入秦的势力范围,羌人制羌,高度自治。宕昌国是宕昌羌人政权,都城就在今宕昌城关旧城。宕昌哪一年建国,已不可考知。从公元年北魏确认梁弥忽为宕昌王,到公元年被北周攻灭,有记载的时间是年,共传9代12主。
宕昌国力弱小,《北史·宕昌传》记载,国土“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藉)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人二万余落(户)。”
宕昌国弱小而且自身生产力也落后,他自身的生存法则就是,谨小慎微,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依附大政权。
处于各强大政权夹缝中的宕昌,不仅对北朝的北魏、西魏、北周频频进贡,也向南朝的宋、齐、梁不断贡奉。公元年,宕昌王梁弥承亲自朝拜北魏皇帝元宏。公元年,宕昌王梁弥博又亲自向南梁进贡甘草、当归。公元年,宕昌向北周献给野生猛兽两只。
公元年,宕昌与北周对立,攻周边境,被击退。又联络吐谷浑轻骑进攻北周,被北周伏兵击败。公元年,北周大将田弘进军宕昌,直至城下,获25王,拔56寨,遂灭宕昌。北周灭宕昌国后,遂设宕昌总管府。从此,宕昌之名延续至今。
“宕昌”由来说法多,读音也多关于“宕昌”这个地名的来源,多达五种说法:其一,源于羌王名字说;其二,源于山名说;其三,源于族名说;其四,源于汉字“宕”的本义说;其五,源于古羌语说。此外,关于宕昌的“宕”的读音,也有四种,分别是“dang”(荡音),“tan”(碳音),“dan”(旦音),“tang”(汤音)。
“宕”字,在新华字典里的读音为“dàng”,这让宕昌人很尴尬,外地人甚至中央媒体都将宕昌读为宕(“dàng”)昌。
年2月17日,甘肃省县名“宕昌”审音论证会在北京召开,本次论证会由民政部委托中国地名学会主办,民族历史专家孙宏开、民族语言专家黄行、语言文字专家厉兵、方言专家李蓝等11位专家一致同意,将“宕”字的“tàn”音在常用字典词典等汉字工具书中注音予以认可,将“宕”字定为多音字,读“dàng”时与原来注释相同,读“tàn”时注释为“宕昌(tànchang),甘肃省县名”。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汉字中增加了一个多音字。中国地名学会副会长商伟凡说,“这是四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首次对县级行政机构名称进行审音定名”。“宕”字,读音为(tàn),意为百姓安居乐业,引为政权稳固之意。
据《汉代医简》等文献记载宕昌在北魏时期就开始种植当归等中药材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中药材总产量达到8万吨02
千年的药乡牌子“响当当”
宕昌地处海拔米至米之间,为北亚热带、温带、高原三种气候的过渡地带,垂直气候显著,南北差异大,气候温和而湿润,按甘肃省气候分区,属陇南温带湿润区,适合中药材的种植。在全国17种中药材品种中,宕昌县就有多种,其中有收购量的就有种,常年家种面积比较大的药材有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黄芪、柴胡、板蓝根、黄芩、羌活、独活等10余种。据《汉代医简》等文献记载,宕昌在北魏时期就开始种植中药材,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闻名古今,誉满中外。公元年,宕昌王梁弥博把当归作为贡品进献给梁武帝尚衍。公元年,宕州大黄被鉴真和尚带到日本,与日本大黄杂交后产生了新品种大黄。
年全县建成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5万亩,种植基地26万亩,上年留床12.5万亩,总面积稳定在40万亩,采挖27万亩,中药材总产量达到8万吨,总产值预计达到5.6亿元,药农人均药材收入预计可达元。
宕昌县中药材不但有市场,更有品质。年宕昌当归、大黄、红芪、党参均获外贸部“出口荣誉证书”;年哈达铺当归GAP基地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认证;年全县15万亩中药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通过认定;年当归产品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年“哈达铺当归”和“宕昌党参”通过原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年“宕昌黄芪”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年“宕昌大黄”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所产的当归、红芪、大黄、党参分别获得第十六届、十九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
截至目前,全县开办了中药材网店家,实现线上销售万元,带动贫困户户。
宕昌为什么叫做宕昌
因为宕昌承载着历史
记录着未来
为什们宕昌被称为“千年药乡”
因为宕昌不仅传承了中药材悠久的历史
而且举全县之力将宕昌中药材做大做强
(整理/记者张霞)监制:石鼓
责编:李文霞编辑:张霞
爱我,请给我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