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饮片
首屈一指的补气药品*芪,其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中医,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和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而牺牲。老人形瘦,面色淡*,人们称他为“*耆”以示尊敬,意为面*肌瘦的老者。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其墓旁生长的一种草药起名为“*芪”。*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人写作“*耆”,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是这样来解释它的名字:“耆,长也,*耆色*,为补药之长,故名”。
1.*芪有家种和野生(或仿野生),价格差距大,不少电商平台图片用野生*芪图,实物为家种*芪;
2.购买*芪宜选择直径0.8-1.2cm的片子。
甘,微温。归肺、脾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浸泡、炖、蒸、焖、煮,熬。10~30g。
*芪植物
1.治小儿消化不良,妊娠水肿,胎动不安,术后伤口难愈:北芪50g,鲈鱼g,生姜、葱、醋、食盐、料酒等适量。将鲈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北芪切片,装入白纱布袋内,扎紧口。将鱼与北芪共放锅中,入葱、姜、醋、食盐、料酒、适量的水。将铝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炖熬至熟即成。食用时入味精。佐餐时用(《家庭食疗手册》)。
2.治劳倦所伤,五脏虚衰,年老体弱,久病羸弱,心慌气短,体虚自汗,慢性泄泻,脾虚久痢,食欲不振,气虚浮肿:*芪30g,人参10g,粳米90g,白糖适量。将*芪、人参切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砂锅煎沸,煎出浓汁后去渣取汁,再把渣加入冷水如上法再煎,并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后分两等份,早晚各用一份,同粳米加水煮粥,粥成后入白糖。早晚空腹服用(《圣济总录》)。
3.治小儿慢性肾炎:生*芪30g,生苡仁30g,赤小豆15g,鸡内金末9g,金橘饼2枚,
糯米30g。先将*芪放入小锅内,加水g,煮20分钟,捞出渣。再加入生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 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熟成粥连续服用(《岳美中医案集》)。
4.治久病体虚,气血双亏,营养不良的贫血:母鸡1只(重约~1g),*芪15g,
粳米g将母鸡剖洗干净浓煎鸡汁。将*芪煎汁。同与粳米g煮粥。早晚趁热服食(《经
验方》)。
本品含甙类、多糖、 酸及微量元素等。
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不宜使用。
1.《名医别录》:“补丈夫虚损,五劳赢瘦,止渴······益气。”
2.《珍珠囊》:“*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