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村级科技小院揭牌。
西部网讯金秋的陕北高原,阳光明媚,到处充满丰收的喜悦。榆林市清涧县石嘴驿镇枣林则沟村一户窑洞门口,一场简短而又朴素的仪式正在进行。
当天,榆林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村级科技小院揭牌。“这意味着,榆林学院通过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进入新的阶段,科技小院等平台将建立起以‘枣林则沟村科技小院’为核心的区域技术应用新模式。”榆林学院驻枣林则沟村第一书记张*负责牵头组建,这段时间他非常忙碌,寻思着小院得赶快运转起来,“这样科研和企业、农民就更紧密了”。
科技小院创新大平台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明确对68个单位的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名单中,包括榆林学院的陕西三所高校的科技小院入选。消息传来时,张*还在“互助幸福院”里探望曾经帮扶过的贫困老人。“接到电话时太高兴了,这几年我们在村子里做了很多工作,也让村民因为种*芪脱贫致富。这消息对我们来说也很振奋,更有干劲了,未来我们在乡村振兴上还要再发力。”
榆林学院此次入选的科技小院包括:榆林绿豆科技小院、绥德*芪科技小院,榆阳湖羊、桑树、沙棘、羊饲料科技小院。
“我们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产业实际,精准匹配科研专家和学生,这样才能把作用发挥到最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是我们设立科技小院的目标,要把职责明晰起来。”“小院建起来以后,也要在其他方面发力,比如说志愿服务、投入引进帮扶资金等等,发挥更大效益。”……
这几天,张*经常把学院的教授、*芪企业负责人、村支书、种植户都叫到一起,围坐在农家小院里,商量着科技小院的发展。“大家希望把学院职能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都用到精准帮扶上,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在农业生产中,乡亲们是出题者,农学专业的师生们是答卷人。如何答好农业这份卷,张*给了记者答案。“目前,我们科技小院的雏形已经搭好,我们就是要让学生们从校舍走向村庄,走向田间,把所学的知识施展到村庄,真真正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送种子送技术送设备科技创新让农民增收
这个季节的枣林则沟村,满山遍野的*芪绿中泛*,馥郁传香。
枣林则沟村*支部书记徐向荣感慨的说道,“村民以前从没有想过*芪这东西还是个宝,咱农民不懂技术,也不敢种。现在通过贺教授和企业的指导,我们种出来的*芪品质很好。”
村民种出来的*芪也不愁销路,绥德县强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部收购。强盛公司是榆林学院“双百工程”对口帮扶企业,榆林学院贺学林、艾海舰两位教授先后帮助企业建设自己的实验室,把专家请进企业,把实验室建在田间,组建“绥德县中药材产业专家工作站”。
强盛公司如今已成为绥德县的标杆企业,*芪原料需求量不断增加。“我们的两位教授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做动员,送种子,贫困户有顾虑,他们就跟贫困户签订担保协议,打消顾虑。”看到*芪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植*芪,最终带动户脱贫户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经过三年的发展,落户在绥德县强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绥德县*芪产业化项目”已建成集中药材品种展示及引种试验基地、中药材仿野生种植示范基地、中药材专家工作站、*芪产业技术扶贫培训中心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榆林学院正在发展建设的这项“双百工程”,正在通过进一步提高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帮助芪农致富。
年上半年,贺学林还向省教工委申报了“陕北功能茶产业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项目围绕绥德县红枣、*芪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发出枣芽茶、枣花茶、*芪芽茶、*芪花茶等10多个产品,将进一步提高产业附加值。
“农民农闲时节通过采收红枣花叶、*芪花叶、槐花、杜仲叶、野生苦菜、野生蒲公英等特色功能茶原料,能为他们增加了一笔稳定收益。”贺学林说。
科技赋能羊产业、苹果产业有了专家
位置偏僻、自然条件差、生产条件落后,群众缺乏致富门路制约了当地的发展。扎根实际,榆林学院的师生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让当地的传统产业赋能科技,给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年是榆林学院“绥德山地苹果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幼树栽种的第三年。10月,位于绥德县薛家河镇雷家峁村的苹果基地也迎来收获季节。
如何预防自然病虫害?如何满足苹果理想生长条件?如何提高农民山地苹果栽培技术?榆林学院教授艾海舰团队正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他们想要在山地苹果的生长和种植上赋能更多的科技元素,让苹果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情况下长得更好,从而让农民增收。
“围绕绥德县及周边畜牧产业的发展需求,对本地饲料饲草原料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制定饲料配方,开展饲喂试验。”榆林学院教授屈雷负责“绥德县饲料饲草产学研合作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的实施,他向记者介绍项目最新的进展。
此前,榆林学院与绥德县科技局在绥德县天鹏畜禽有限公司建立了“绥德县羊产业专家工作站”,专家工作站有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推广单位、养羊行业等企事业单位共8位专家。“我们共同开展了共享实验室建设,对本地及饲料生产中常用的38种饲料原料的常规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目的就是提高农民的养殖效益。”屈雷说。
一片片成熟的*芪诉说着学院与农民之间数不清的帮扶故事;一个个创新的科技成果承载了老师与企业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一次次丰收的喜悦映出农民和科研人的笑脸……农村产业有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美丽乡村正在迈出振兴步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