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端午,艾草香

文/王求淦

有些记忆,光阴再深也是抹不去的。每当端午粽子飘香的时候,我就想起母亲对我们深情的爱与艾也有关,说来,似乎有点神奇。

艾叶这野生在自然环境的蒿草,历来就在我国民间广泛利用,有的用它来治疗养病,有的用它来食用充饥,更有的用它作为传统的芳香辟邪驱毒的信物。

在农村用途更为广泛。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对艾特别钟情,视它为好东西。端午节一到,就将房前屋后的艾草采回家,晒干后将叶和枝杆分离,各自装包保存,以备后用。

儿时的我一直不知其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总是给我们指点,艾,你别看它长在荒山野岭,房前屋后不起眼,既没有妩媚妖娆的风姿,更没有艳丽夺目的花朵,但这些小植物的生命有着鲜活的灵魂,散发着浓浓的青枝绿叶的香气,它身份并不高贵,但它却像云南的田七、内蒙的黄芪、辽宁的细辛、吉林的人参一样,赋予了神圣、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这沁人肺腑的艾草气息,却带着时光的味道,永远地潜入我生命的记忆里。

小时候农村卫生条件差,一到夏季,气温炎热,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蚊虫特别多,小孩最易染病。长长的苦夏里,母亲常用艾叶和其它中草药煮水给我们洗澡,可驱散寒气,解毒除痱。

每到黄昏时节,母亲就会将窗门全部关好,然后在屋角点燃好几枝干艾草。顿时,满屋弥漫着艾草浓重的烟雾和辛香的气味。半小时过后,关好纱窗纱门,打开窗门,烟雾慢慢散去,房子里的蚊虫及其它小虫果然不见踪影,房间里的空气也顿然变得干净、清爽起来。晚上,我们读书写字,睡觉也不受蚊虫的侵扰了。睡梦中,我们常常看到母亲的微笑。

母亲本是一个农村妇女,过去农村缺医少药,常见乡亲们有病十分痛苦,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她见大伯时常用草药给乡亲们治病,就跟大伯学起来,邻里乡亲有个头痛脑热,长疖生疮就用乡下的土单方,验方给他们解除痛苦。

村里有个年轻媳妇生了小孩后,晚上喂奶,小孩常常把奶含在嘴里睡觉,时间一长,乳房出现肿胀,疼痛难忍。母亲知道后赶紧找来艾叶、大抽子皮和好几种中草药炒米趁热给她四周反复擦抹,连续几次就痊愈了。年轻夫妇无比感动,对母亲千感万谢。

有年暑假,我和同伴在门前河里游泳时间过长,回到家里,突然肚子好痛,痛得我在床上打滾。母亲见状急得满头大汗,随即找出艾叶,陈皮,加上生姜等中草药一起炒米给我反复擦,过一会,疼痛慢慢减轻,母亲也放下心来。

想不到艾叶这土单方还真灵验。我睁开双眼看见母亲全身湿透如水洗,这痛,在儿身上,更痛在母亲心上。现在回想母爱如水,爱意浓浓,洒落在我的心田里,悄无声息,慢慢地滋润着我,至今不忘。

儿时的我,时常和弟妹在外边玩耍,不小心被野蜂蜇伤,被毒虫叮咬细嫩的皮肤立即鼓起一个个大红疙瘩,痒痛难忍。回到家里,母亲既心痛又轻声责怪我们不小心,接着在柜子里取出一瓶小药水(这是母亲每年端午节前后,将艾叶晒干后,放入大蒜、雄黄等,用高度白酒浸泡后外用),在患处反复涂抹擦洗,闻着一股大蒜艾草的气味,这药水真有奇效,不一会,被叮咬的地方就完全消肿止痒了。

乡野里的艾,母亲的爱,现在想来,那种痛痒和凉丝丝的两种感觉,那份温柔的母爱,依然让我心里那么舒服,那么享受,那么心神安宁。

母亲多年与草药为伴,沉浸在清淡的药香之中,以药善心,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中的无价中药,为我驱病解毒,护佑健康。

如今,科技的发展,这种简单实用的驱蚊止痛的土方子,土偏方、土验方,早已不再使用了。现在的年轻人是没有亲身体验过,于我,也已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可在年迈的母亲眼里,那些如同仙草的鲜活植物只能珍藏在心底,它的药物功效,已被现代的蚊香、电蚊片、各种杀虫剂、消毒液、清凉油、花露水、风油精、黑鬼油、肚痛贴、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各类化工、药物所替代。但母亲始终相信草木有心、万物皆灵,为人类袪病消灾,保佑平安健康。

艾,一味其貌不扬的小草真的像一名骑骏马挥刀戈、平定疆土的将军,烽火之中的仁慈之爱,解救无数生命的痛苦。

后来,翻阅《诗经》、《五十二病方》时,才真正知道:艾,又名家艾、艾蒿,属菊科植物。素有“医草”的别称。

《诗经》中就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孟子云:“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我国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叶的疗效与用法。

最早用艾灸治病的是春秋时代的医学家扁鹊,著有《扁鹊偃侧针灸图》三卷,也是我国第一本针灸专著。

《庄子》中载“越人熏之以艾”,晋代著名炼丹术家葛洪的妻子鲍姑,至今广州越秀山麓的三元宫鲍姑殿还挂有著名楹联:“妙手回春虬隐山房传医术,就地取材红艾古井出奇方。”她善用广州越秀山的红脚艾治赘。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里讲唐代药王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在那时是十分罕见的,这与他常取艾叶(用碾槽打碾成绒状)温灸足三里穴位有关。

江南民间喜用嫩艾叶挤汁,与糯米粉糅合成碧绿的“青团”,认为食后能增强人的抵抗力、少受寒生病。习俗有受风寒咳嗽,用一簇艾煎汤泡脚;也有取艾绒与棉花混合制成药枕,防治妊娠及产后外感风寒头痛;还有儿童受寒腹痛泄泻,妇女痛经、经行不畅,用熟艾制成围兜,兜其脐腹……小小艾叶如此功效无比。

端午节“插艾叶,戴艾虎(香荷包),饮艾酒,食艾糕(青团),熏艾叶、装艾枕、灸艾绒、洗艾汤”,这么多的古老风俗能流传两千多年,至今盛况不减,足见平凡的小草艾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也。

年年端午,艾草香,一直延续在我们传统的节日里;艾草的香味,一直氤氲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也一直在我和母亲的情感里。这是一种精神灵魂的传承和追随。

(端午节你们那里有什么与艾叶相关的习俗,欢迎留言区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iningjk.com/afhzz/389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