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苦夏难熬”,因为夏季是人体消耗最大的季节,人的耐力与抵抗力均会下降,不少人会出现食欲减退、睡眠不足、胸闷心烦、口干口苦、全身乏力等症状。
而夏季人体的阳气也散发于体表,体内阳气相对不足,较易出现胃肠道问题,夏季也是胃肠炎的高发季。
如何安然度夏,中医这样支招。
“夏天病”患者明显增多
33岁的何先生近段时间觉得特别容易累,脸上总出油,舌苔厚,早上嘴里还发干、发苦,大便比较稀,胃口很差,睡眠也出现了问题,原来晚上11点躺下就睡,现在得翻来覆去到凌晨一两点才能睡着。何先生觉得是自己湿气太重了,想吃点中药调理一下。
医院中医内科中医师金清龙经过问诊,认为何先生这些问题都跟脾胃有关,随后开出了相关调理中药。
“今年天气热得早,6月份就开始出现高温天气,以致这些‘夏天病’患者的就诊时间也提前了。”金清龙告诉记者,端午节过后,他就已经开始接诊这类患者了,进入7月份以后,患者数量更是明显增多。他们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胸闷心烦、口干口苦、胃口减退、睡眠不足、全身乏力、暑湿较重等。
前几天,金清龙接诊了一名50来岁的男性患者,因为湿气重而就诊。据该患者称,因为听朋友说汗蒸可以去湿气,他便连续汗蒸了一个星期,每天都进行2个小时,直至自己大汗淋漓。可结果也没觉得湿气减轻,反正更加疲劳,胃口、睡眠等也更差了。
“这就是典型的过度消耗。”金清龙表示,夏季本来人体的消耗就已经很大了,这个时候应该是“收”而不是“放”。门诊还碰到有的年轻人,每天大量运动,以为出了一身汗特别好,事实上,这都是错误的做法。“汗蒸对去湿气还是不错的,夏天也提倡运动,但切记要把握好一个‘度’,做到微微出汗即可,而并非大汗淋漓。”
夏天要学会“热”着过
夏天,人体阳气外发,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养护中焦阳气。金清龙表示,不少人用“凉”对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夏天该热就得热,要学会以热制热的“热养”法,比如用热水泡脚。
不少人会觉得冬天泡脚舒服,夏天泡脚只会越泡越热。“没错,正是要达到这种‘热’效果。通过泡脚让气血运行通畅,增强新陈代谢,给脚提供更多的能量。”金清龙介绍,泡脚时的水温以温暖舒适为宜,不可过热。可以在水里加点生姜、艾叶,有去湿、除寒的效果。
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家进行艾灸以及光照理疗,能温中散寒、健脾去湿。一般可选择后背上的太阳膀胱经与督脉经这一区域,以及腹部的神阙穴、中脘穴,一次10-15分钟,一周3-4次。
平时也可以按压涌泉穴、阴陵泉穴、极泉穴,可以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每次按压50-下,每周按压3次。
另外,夏天应尽量远离“冷食”,喝“热饮”才能起到真正的解暑作用。如果能选对茶饮,还可缓解夏季的一些不适,可谓事半功倍。
如果平日有胸闷心烦、口苦口干等情况,可试试这款解暑茶:
将5克莲子、10克荷叶、10克百合、5克枸杞、5克藿香,用水煮沸,晾到温热的时候喝。
如果出现胃口差、消化不好、乏力、大便偏稀等,可选择这款健脾去湿茶:
将10克陈皮、10克麦芽、10克茯苓用水煮沸。如果是怕冷、虚寒体质,可将10克陈皮、5片生姜、3克砂仁用水煮沸,有温阳散寒的功效。
食养、药养是关键
夏季养生之法,不能不提食养和药养。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两者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因此均可用到平日的饮食中。
夏季饮食以清补、健脾、清暑化湿为原则,可吃些清热解毒的凉苦食物,如苦瓜、冬瓜和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番茄和西瓜,可生津止渴,又有滋养的作用。
像那些动一动就大汗淋漓的人,可适当吃些养阴清热生津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西洋参、太子参、沙参、玉竹、麦冬、石斛、银耳、雪梨等。
另外,入夏后,人体的脏腑肝气渐弱,而酸入肝,因此可适当多吃一些酸性食物,如番茄、柠檬、乌梅、葡萄、芒果、猕猴桃等。
金清龙说,姜、醋能够调味,姜还有温胃散寒、止呕等作用。醋能帮助消化吸收,提高食欲。夏季吃凉菜时,适当加姜、醋、蒜,不但清淡可口,还能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在清补方面,可选择鸭子,在烹饪时可加些党参、黄芪等。
夏天,还要少吃油炸、辛辣及热性食物,多吃低脂、低盐、多维生素的食物。
各种营养粥也是不错的选择,如绿豆百合粥可消暑止渴、生津利尿;白木耳粥可滋阴生津、润肺养胃。还有莲子粥、红小豆粥、胡萝卜粥和枸杞粥等都可以在夏天喝。
金清龙还推荐了6款药膳,可清心解暑、健脾去湿,增强免疫力。
乌梅清暑茶
材料:乌梅15克、石斛10克、莲心6克、竹叶10克、西瓜翠衣3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石斛放入砂锅先煎,后放其他食材共煎,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10-20分钟取汁,去渣,调入冰糖即可。
适合人群:虚热、易上火、心热烦躁、口渴纳呆的人群。
五白清火汤
材料:莲子6克、银耳10克、茯神10克、百合15克、梨半个。
做法:将上述食材洗净,倒入锅中,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炖20分钟即可。
适合人群:心火旺盛、失眠烦躁的人群。
荷叶粥
材料:新鲜荷叶1张、粳米克、枸杞10克、绿豆3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用粳米、枸杞、绿豆煮粥,待粥熟后加适量冰糖搅匀,趁热将荷叶撕碎覆盖粥面上,约5分钟后取出荷叶即可。
适合人群:出汗多、口干、乏力等气津两伤的人群。老人、儿童皆可食用。
扁豆薏米粥
材料:粳米50克、白扁豆30克、薏米30克、大枣10枚。
做法:煮粥。
适合人群:湿阻腹泻人士。
健脾去湿粥
材料:小米克、山药20克、陈皮10克、薏米20克、茯苓10克。
做法:煮粥。
适合人群:食欲欠佳、大便溏稀的人群。
去湿散寒茶
材料:藿香10克、陈皮10克、砂仁3克、紫苏叶10克、生姜1块。
做法:将上述食材煎煮20分钟,代茶饮。
适合人群:贪凉,多食冰镇瓜果饮料或长期处于空调房中的人。
来源:温州商报胡宁
排版:叶娇慧
审核:张李琦
配图来源:网络
本文由医院宣传统战科编辑发布,如侵权或